close
今天約會的作家是劉克襄老師,他帶著我們一起搭火車、回台灣。

劉克襄老師準備的非常多的內容要與我們分享,無奈時間太短。

從劉老師的言談中可以感覺出他是一位熱愛台灣、堅持著有點無厘頭的信念、從特殊的角度看世界、用詼諧言詞傳達理念的人;若是從動作來看,劉老師真是位很會流汗的人呢!

他準備了許多與火車相關的照片,大到車站、乘客,小到便當、車票,緩緩道出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與了解。

一張張老舊車站的照片:車站的號誌樓、噴泉,車站外的菜市場(老師非常熱愛菜市場,還說下次要辦個菜市場的研習)、老樹下的土地公廟(包括了高鐵土地公廟)、美味或陽春的鐵路便當、特殊意義的紙車票、在車上巧遇特愛拍搞笑照的女高中生(順便提到了他兒子耍帥又帶點搞笑的平溪行)、到三貂嶺體悟孤獨流浪卻把所有車票都買走的日本旅人......在劉克襄老師幽默的語調下化成陣陣的笑聲。

而隨著高鐵通車,台鐵遇上前所未有的難題,劉克襄老師主張台鐵應發展自己的特色,摒棄與高鐵比「快」,相反地,應該突顯台鐵的「慢」,強調慢慢來、慢慢享受這種小站的風情,甚至推出懷舊車票,讓旅人掀起收集的風潮,台鐵才能夠擺脫與高鐵競爭的窘境。

老師介紹了許多各色小站:如彰化、水里、礁溪的車站;竹南、三貂嶺的號誌樓;二水、台中車站前的興盛與衰落;候硐車站外的兩間麵店(老師還強調,有一間快倒了,大家要去支持那間,讓兩間能夠繼續生存競爭下去)、台東車站前的中央菜市場、左營舊站的燒餅店。

老師總是堅持著奇特的信念:台灣有許多東西正慢慢消失中,為了維持物種(或物品)的多樣性,就算烏龍炒麵並不好吃、就算候硐兩家麵店持續競爭、就算香瓜並不大也不甜,他也會為了這樣東西的存在而消費,也由此可見,劉老師真的是一位念舊的人。

演講接近尾聲,我卻羨慕起他的生活方式。

劉克襄老師可以花許多時間在慢活上,花許多時間在旅行上。
坐著慢車,在小站下車,探訪每個純樸小鎮不為人知的一面。
然後再透過他的手、他的筆、他的口,把他所堅持、想推廣的信念傳達出去。

我也想背著背包,就這麼慢慢走,花很多時間,慢慢體驗台灣的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dow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